菁桐早年曾是繁華的煤礦聚落,據說全長不過百來公尺的菁桐老街,當年繁華的景象不下今日的西門町,號稱「菁桐坑銀座」。隨著礦業沒落,菁桐與其他礦業小鎮一樣一度凋零,如今透過城鄉風貌改造及社區營造,新舊元素交融,吸引不少年輕人到此創業、多部的偶像劇到此拍攝,也因而帶來大批遊客,說是銀座風華再現也不為過。
菁桐火車站
車站正門。菁桐車站是平溪支線的終點站,建於1929年,為一保存良好的木造車站。
2001年文建會將菁桐車站列入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2003年列為縣定古蹟。我和菲利普第一次造訪菁桐恰好是2001年,照片中可以看到牆角還放有修復用的木條,顯示當地的觀光正要開始積極推動。(由月台一側拍的站房)
由於平溪沿線的小鎮多雨潮溼,如今車站屋頂已長滿青苔。
這張照片↓可以看到月台上還留有木造站牌。難能可貴的是,月台上雖然設置了新的五角形站牌,但木造站牌並沒有被拆除↓↓。但是再繼續斑駁下去的話,難保不被拆除的命運。
站房內部,及地面上的磁磚拼貼。
菁桐老街觀光
菁桐車站鐵道旁有一棟「菁桐礦業館」,為礦盛時期的台鐵員工宿舍,礦業沒落後閒置荒廢。2001年因內政部營建署城鄉風貌改造計畫,整修後作為展覽空間,2002年文建會選為地方文化會館,定名「菁桐礦業生活館」,設主題展覽館、社造願景館、文化商品館、咖啡館及生活廣場等,為菁桐添一知性與感性兼具之景點。
因為我們2003年造訪時,剛好是開放前夕,只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
今年終於有機會參觀,展覽主題除了礦業相關之外,也有台鐵的文物(比如電氣路牌閉塞器、轉轍器、舊式車票箱等),非常豐富。
從車站跨過鐵軌,對面山腰上有一座建於1921年的「菁桐坑選洗煤場」,整體建築仍保存得堅固完整,2001年獲選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這張照片正好是2001年拍的。
前兩次造訪平溪沿線時,剛好是小鎮風華再現之前的一、兩年,所以免不了要做一些今昔對照(好個古蹟活化啊)。
最後一組對照:真的變了好多(註:可能遊客太多、老街空間不足或維護不易,2015年再訪菁桐時,此區已清除!)
當年幾乎沒有人煙的老街,現在變得相當熱鬧,當地居民應該很開心。
就像平溪到處都能看到天燈一樣,菁桐到處都能看到煤礦意象裝飾,相當可愛。
由車站前沿著老街走,最後來到公路上,路口有一座象徵菁桐的雕像,所以由省道開車或騎機車過來的遊客,看到這個就知道菁桐到了。
而「幸福100」的戳章,大概就是以這座雕像繪製(因為戳章裡少一個礦工,所以只能說是大概)。
從這地標再往台北方向走,立刻可看到此地的新地標,鏘鏘~!天燈造型「瑞芳警分局平溪分駐所」!這天燈不光是擺在上頭而已,而是可以接受遊客付費點燈許願哦!不過,得等到下午4:00過後就是了。
逛到這邊就沒什麼人潮了,不過如果還有時間及腳力,還可繼續銜接派出所對面基隆河溪畔的白石社區,走走公園步道、看看日式宿舍區。
最近踏查日期:2015年10月18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