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不錯的小站──崎頂,車站往西走下坡500公尺即是停止營業的海水浴場、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的起點;而選擇往東爬上坡,有一個可愛的小聚落、看海與夕陽的觀景台以及崎頂子母隧道。
崎頂火車站
原設於1928年的崎頂站,在1931年曾增建木造站房,但1996年拆除了。目前並沒有車站主建築,但設有公廁與簡易候車區。
開車走西濱快速道路過來,會從車站背面(西側)進入車站。西側這座第二月台的候車亭,可說是崎頂站的正字標記吧。
崎頂站以天橋連結兩座月台,而天橋真是一個拍火車的好地方啊!
車站東側的第一月台,有一座很不錯的公廁,這在許多招呼站是找不到的。不過,其實崎頂站也曾經是三等站,後來逐漸降級,直到1993年降為招呼站至今。
據說在1993年至1999年,每年夏季崎頂海水浴場開放期間,其管理站竹南車站會輪流派站員前往售票,並臨時增停部份復興號以及莒光號列車,以方便前往海水浴場的旅客。那幾年的夏天是怎樣的盛況啊!只好自己想像囉。
老衢觀海.子母隧道
雖然崎頂海水浴場已停止營業,但我想崎頂站的假日,倒也不算太寂寞。有些單車車友會以崎頂為起點,或是載小折搭火車來、或是開車載單車至海水浴場並順遊火車站;還有些喜歡小站旅行的網友,也會來崎頂看海,畢竟海邊距離車站步行不過500公尺而已,也算是火車+雙腿族的看海最佳選擇之一了。
不過除了往海邊走,也別忘了往東邊社區方向轉一轉啊!這裡有一個可愛的北戶聚落,涼爽的秋日午後,社區的爺爺、奶奶們,三五成群在樹下或涼亭裡聊天,甚是愜意。
在這裡看看海,接著循階梯往下走,有一座觀景台。階梯平台牆上寫著「老衢觀海」(該里舊名「老衢崎頂」),而平台地面則有一幅太魯閣號通過崎頂車站的風情畫。
再往下走,可以看到狗腳印水泥地…這一定就是方向指標了!沒想到這社區的整體營造真的是總動員,連狗狗都來幫忙了!嗯!跟著狗腳印前進就對了!
沿著鐵路走小一段路,就能看到兩座相連的舊隧道了。北側是崎頂一號(131公尺)、南側是崎頂二號(66公尺)隧道,通稱崎頂子母隧道。雖然已開放多時,但我們到訪時,還在持續施工美化中。
一號隧道可見二戰時美軍掃射的彈孔~~
繼續往北走的話,有稱為「崎頂隧道文化公園」的入口意象(及枕木迷宮),如果直接開車來看隧道,就會從這裡開始走,但我們是從火車站走過來的,所以走完一號隧道就折返了。
秋高氣爽的日子,想輕鬆走走、放慢腳步、不想人擠人,崎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呢。
踏查日期: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