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降為招呼站的豐富火車站,關閉了站房正門,站前以鐵籬圍住,雜草叢生。但據說豐富站將來是高鐵苗栗站所在位置,還是苗栗地區台鐵與高鐵轉運的重要據點,只要耐心等待,可望榮光再現。(*2015年補記:結果高鐵還沒蓋,站前倒新增了一個熱門景點,詳見第二大段)
豐富站設於1903年,原名「後龍驛」,但1922年海線設立同名後龍驛,便改名為「北勢驛」。此名一直用到1967年,地方反應此名不雅,有 "剝去" 之意,於是台鐵以當地里名命名,改名為「豐富」站至今。因此,以前台灣有「東勢」「西勢」「南勢」「北勢」車站,如今僅剩「西勢」和「南勢」囉。
站房正面。站前以鐵籬圍住,雜草叢生。
由車站背面的剪票口側望向站房內。
早期除了搭載乘客外,還會運載後龍農產品到外地,後龍市區北勢頭還有築一條經柳樹灣3公里長的輕便車以載運白甘蔗,另外還兼攬從公司寮漁港用船隻運抵的貨物轉運,貨物營運讓當時的豐富站風光一時。但自從海線通車、新港河口被颱風淹沒,貨運營運也跟著一落千丈,從原本主要的貨運轉為經營客運為主。1999年由三等站直接降為招呼站至今(跳過簡易站等級…)。
豐富站目前直接開放兩個側門,基本上站房完全閒置,乘客直接走人行通道至高架月台。
豐富站有岸式月台兩座,位於彎道上。
左為第一月台及北上快車,右為第二月台。
1第一月台、2第二月台、3從月台望過去的站房、4豐富站的站牌。
雖然目前豐富站的營運顯得冷清蕭條,車站周邊的觀光資源也不甚 "豐富",但該站將來是高鐵苗栗站所在位置,還是苗栗地區台鐵與高鐵轉運的重要據點,空曠的周邊環境反而便利將來的建設與開發。等待搭建完成再創豐富站當年熱鬧盛況,屆時我必定會再次造訪,進行一趟更 "豐富" 的行程!(*2015年補記:再訪時機比想像還早到來,詳見下一大段~~)
踏查日期:2012年6月24日
客家圓樓
本篇遊記原本標題是「等待榮光再現的招呼站」,沒想到還沒等到高鐵蓋好,站前居然多了一個新景點,當初我說 "空曠的周邊環境反而便利將來的建設與開發" 倒真說對了!漂亮的客家圓樓一開幕立刻成為新亮點(據說榮登Flickr票選「2014全台爆紅五大景點」第二名),我們也就趁元旦假期前往一探。
客家圓樓就在豐富火車站前,這對火車+雙腿族來說可真是好消息!周邊依然空曠,但遊覽車、小客車的人潮圍繞著圓樓四周,現場一片強強滾的景象,好不熱鬧!
雖然不是真正拿來居住的圓樓,而且 "新漆漆" 的,談不上什麼古意,但真的很美呢!(由於是圓樓,所以一天中任何時刻到訪,應該都有順光面可以拍照,這算優點之一?哈哈~~!)
圓樓使用採光罩,中央是舞台區,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很漂亮。
目前一、二樓展覽室規劃為「客家戲曲館」、「客家音樂館」等,展出台灣客家音樂戲曲文物、客家傳統民居的特色模型,並有互動多媒體區、互動拍照區等,當然小吃及農產品、紀念品販賣處也是一定要的啦!
由於內部空間不大,遊客量又多,非常擁擠狹窄,因此我們最後放棄在此用午餐。另外,如果沒有遇到活動或表演,很快就能參觀完畢,開車前來的網友可能要另外安排其他順遊景點比較好;至於火車+雙腿族的同好們,中途在此站下車走走,則剛剛好。
踏查日期:201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