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甫落成的民雄新站房,美觀氣派,站前美化後的鐵道休憩區,搭配熱鬧滾滾的鵝肉街,將民雄站的觀光推向另一紀元。開車的網友行經民雄,除了吃鵝肉,還可以去看看民雄鬼屋哦。
民雄火車站
民雄車站設於1903年,它有一個有趣的舊稱叫「打貓」,之所以說有趣而不是說恐怖,是因為 "打貓" 原為平埔族語的音譯字罷了!不過,1920年就改稱民雄了,不打貓改當民族英雄,地名真是改得好啊。
2007年開始興建跨站式站房,2010年初正式啟用,所以新站房還非常新呢!再搭配前站南側巨大高聳的站名碑,遠遠看過去,還真是一座壯觀的車站吶(可惜陰天…)!
民雄站站房與高聳的站名碑
從雨簷的夾縫仰望站名碑
由北側望過去的站房
感覺和剛造訪過的大林站非常相似,上網一查,原來兩站同樣都是在地方民意代表積極爭取下獲得改建為跨站式站房的機會;另外兩站動工、完工時期也差不多。
請點這裡看「大林站-達令小鎮love love遊(you)」
來到二樓站房大廳,果然和大林站大同小異
車站裡的佈置…九個成語
新站房落成後,列車停靠點往南移,所以舊站房前的月台也拆除了候車設施,改為擺放一堆盆栽
南側嶄新的月台及趣味造型候車椅
到底是什麼造型呢?看不太出來,有點像倒著放的行季箱…行李箱及四隻腳,代表 "旅行" 嗎?
前站北側首先會看到鵝肉街意象的公共藝術,續往前行是鐵道休憩區,簡單的美化,便深受遊客喜愛。
鵝肉街意象的公共藝術
鐵道休憩區
順道吃 中午時分抵達鵝肉街,熱鬧滾滾。沒做什麼功課,就走進民雄鵝肉亭。鵝肉的吃法就是依人數選擇一隻(800元)、半隻(400元)或1/4隻(200元);再搭配其他主食或青菜、湯及小菜等。
2023年2月再訪民雄,原本計劃試試網評頗高的北斗鵝肉,不料吃了閉門羮,只好返回車站前覓食。此次選擇鵝肉慶,由於事隔多年,物價早已上漲不知幾回,現在鵝肉1/4隻都要價350元啦 ! |
踏查日期:2012年1月23日、2023年2月23日
民雄鬼屋(劉家古樓)
好啦,貓打不成,來去打鬼囉(誤)!其實民雄鬼屋就是「劉家古樓」,原本覺得喚它鬼屋實在不妥,但一路上的官方指示牌真的寫 "民雄鬼屋",所以只好入境隨俗了。
聽到 " 劉家古樓" 四個字當然差不多能猜出它的來歷及屋貌囉!所以看到古樓時,感覺和想像差不多。回來查一下官網得知,古樓主體建於1929年,是曾擔任民雄溪口庄庄長(鄉長)的劉容如(1881-1951)所建,古樓為三層樓巴洛克式建築,紅磚砌牆,華麗典雅,後來劉家人不知何故陸續遷出,致年久失修,如今廣大庭院荒煙蔓草。
由於劉家古樓庭院深深,穿過庭院尋找古宅的過程也就很有去鬼屋探險的感覺了。
在濃密的樹林中逐漸出現古樓的身影…頗有尋找遺失古文明的樂趣呢!
古樓前的街頭藝人…演奏的樂器是 "鋸子",帶著抖音的細尖音色 "嗚~~嗚~~嗚~~" 與 "鬼屋" 之名搭配得恰到好處><
院子裡的古井,讓不怕鬼神的海豚狗都打了個寒顫!(都是『七夜怪談』害的啦!)
之所以會變成 "鬼屋",當然是因為棄置多年、埋於草木之中,才會變成今日的樣貌;目前看起來暫時沒機會獲得翻修或整理,所以,古樓原本是多麼豪華氣派,就只能從僅存的部分去想像了。
我是覺得棄置而荒廢的古宅會變成 "鬼屋" 似乎總是人們喜歡神秘事物而將之傳奇化的,不過,上網一查,此屋確實有好幾個鬧鬼事件的傳說(雖說據古樓的後代証實,因為古樓地處偏僻,屋主才遷居,古樓因乏人整理,隨著歲月的侵蝕,日漸剝落)…可見人類總喜歡神秘恐怖事物,一定要穿鑿附會一下才會覺得有趣…至於在下海豚狗嘛,單純就是愛看古老建築罷了,所以若從藝術角度及屋況完整度來說,我當然會優先推薦烏日的聚奎居囉。(請參考「成功站-那個站名,成功/聚奎居」)
踏查日期:2012年1月23日